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主办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国际刊号:1674-070X
国内刊号:43-1472/R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8904 人次
 
    本刊论文
高脂血症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摘 要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属中医“痰浊”、“血瘀”及“眩晕”、“胸痹”、“中风”等范畴。笔者总结了近几年有关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相关报道,多数学者认为其病因病机为肾虚及肝、脾功能失调,而产生痰浊、瘀血的本虚标实之证,治疗方面以辨证分型论治,自拟方治疗和以“祛痰化湿”治则为主治疗,据报道均有较好的疗效。可见中医药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在统一分型标准和疗效客观指标的情况下,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使祖国医学有更大的发展。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6/view-2854921.htm

  关键词 高脂血症 中医药治疗 综述

  高脂血症是指脂肪代谢紊乱,血浆中脂质水平高于正常的病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成因。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目前心脑血管发病率逐年升高,所以研究中医药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近几年有关中医,中药对本病的认识,综述如下。

  病因病机

  玄氏等[1]认为脾肾两虚是高脂血症的主要内因:脾气虚弱,健运输化失常,水谷精微不归血化聚而为痰为浊,为脂为膏,注入血脉,致使血脂升高。

  肾气虚弱,气化失常,开合不利,精聚体内而成痰。肝失疏泄是高脂血症的主要环节:一则气机不畅,三焦气化失常,气血津液运行不畅;二则木不疏土,痰湿用困脾运,变生脂浊,壅塞脉道而成本病。

  痰瘀互结是高脂血症的主要病理基础:痰邪停滞日久,必致瘀血,而瘀血一旦形成,反过来又可影响水液代谢,使水湿停聚变生痰浊。

  因痰致瘀,或因瘀成痰,痰瘀互结,沉积脉道是本病演变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必然转归。杨氏[2]认为肾虚是高脂血症发病的始动因素:肾主水液,调节人体水液代谢,肾虚或酿而为湿,或酿而生痰,痰阻络瘀而生本病。

  肾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而高脂血症多有遗传史,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也说明了肾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高脂血症以中老年患者居多,而中老年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肾虚。

  亦有学者发现[3]血清总胆固醇(TC)增高与肾阳虚有关,TG增高与肾阴虚呈正相关。祝氏等也认为痰瘀是高脂血症的主要病机:长期嗜食高粱厚味或精神紧张,久之必致脏腑功能受损,特别是脾胃功能受损,脾失健运则升清降浊无权,留滞为痰,痰湿内阻,血行不畅,则易导致瘀血内生,痰瘀互结,遏阻清阳,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发生眩晕。

  综上可见,高脂血症与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均密切相关,而肾虚是该病发生的关键所在。

  辩证分型治疗

  蒋氏等治疗该病分为脾胃损伤型:以调理脾胃,化痰除湿,选苓桂术甘汤、参苓白术散等。

  肝失疏泄型:以疏肝利胆,选柴胡疏肝散、大小柴胡汤等。肾精亏虚型:以补肾填精,化痰祛瘀,方药在化痰,祛湿的基础上,选用首乌、枸杞、熟地、山萸肉、女贞子等,继以左归饮、或六味地黄丸治疗。

  肾阳不足型:以温补脾肾,化浊行水,选化痰祛脂加附子理中汤、济生肾气丸治疗。瘀血阻滞型:活血化瘀,理气开胸,选血府逐瘀汤,失笑散等。

  祝氏等治疗本病分为:①治痰注重健脾调肝分:痰浊内阻型,肝阳夹痰型,肝风挟痰型,痰热内扰型。②治瘀务必疏肝调气分:气滞血瘀型,气虚血瘀型。③痰瘀同治,调理肝脾肾分: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

  李氏治疗高脂血症辩证分为4型:痰浊(湿)内蕴型20例,用胃苓汤化裁治疗;气滞血瘀型6例,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10例,用左归丸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16例,用济生肾气丸加减治疗。

  郝氏将本病分为:痰浊阻络型,用自拟降脂粘汤Ⅰ号(丹参、当归、益母草、泽泻、瓜蒌、薤白、檀香、陈皮、半夏、延胡索);肝肾阴虚型,用自拟降脂粘汤Ⅱ号(生地、麦冬、花粉、何首乌、牛膝、山茱萸、枸杞子、丹参、当归、菊花、钩藤、泽泻);脾肾阳虚型,用自拟降脂粘汤Ⅲ号(党参、黄芪、菟丝子、何首乌、茯苓、杜仲、吴茱萸、豆蔻、当归、丹参、薏苡仁、泽泻);气滞血瘀型,用自拟降脂粘汤Ⅳ号(当归、川芎、赤芍、丹参、牛膝、益母草、香附、郁金、茵陈、红花、生地、金银花、泽泻),治疗本病84例,总有效率为92.2%。

  自拟方治疗

  曾氏等自拟“健脾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77例,组方:苍术、石菖蒲、泽泻、法半夏、茯苓、白术、薏苡仁、木香、川芎、丹参、山楂、甘草。水煎日1剂,分3次服。对照组56例,口服非诺贝特片,每次0.1g,1日3次,两组均以28天为1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83.93%,(P>0.05)。

  吴氏等拟“调脂汤”治疗本病60例,方药:黄芪、茯苓、何首乌、决明子、生山楂、泽泻、丹参、虎杖、枸杞子、柴胡、制半夏、陈皮、甘草。日1剂,煎药机煎为360ml,每袋180ml,1日1袋,与对照组60例,均血清胆固醇升高为主,用来适可20mg晚餐顿服;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用非诺贝特0.1,日3餐后服。均6周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总有效率95%、78.83%(P<0.05)。

  郑氏拟“葛根降脂汤”治疗本病130例,用房:葛根、柴胡、鸡内金、山楂、郁金、女贞子、茯苓、神曲、甘草,痰多加海蛤壳,苔厚腻加佩兰。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52例,用脂必妥片3片,日3次口服。均3周1疗程。结果:两组总有效率90%、61.5%(P<0.05)。TC、TG、动脉硬化指数、HDL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邹氏拟“乌泽降脂汤”治疗本病45例,用方:首乌、丹参、泽泻、寄生、山楂、白术,用煎药机,日1剂,煎取液200ml,口服。对照组45例,用血脂康胶囊0.4g日2次餐前服。均30日为1个疗程,用2个疗程,结果:两组总有效率为88.9%、80%。TC、TG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叶氏自拟“降脂方”治疗本病40例,用方:熟地、枸杞子、山药、女贞子、丹参、首乌、泽泻、山茱萸、红花、陈皮等,日1剂,水煎餐后服。对照组28例,用脂必妥片3片,日3次口服。均6周为1疗程。结果:两组分别临床控制13、4例,显效11、4例,有效11、5例,无效5、15例,疗效本组优于对照组(P<0.01)。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液流变学2项(全血高,低切黏度)指标本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赵氏自拟“消脂汤”治疗本病30例,用方:丹参、生山楂、女贞子、黄芪、草决明、车前子、川芎、茯苓、白术、大黄。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30例,用辛伐他丁20mg,日2次口服,均15日为1个疗程。用2个疗程。结果:两组分别显效21、12例,有效7、6例,无效2、12例,总有效率93.33%、60%(P<0.05)。

  以“祛痰化湿”法为主治疗

  杨氏用二术二陈汤治疗痰湿型高脂血症94例,组方:苍术、白术、陈皮、半夏、茯苓、生姜、乌梅、炙甘草。瘀血加丹参、川芎;痰湿盛加苏子、白芥子、日1剂水煎服,停用其他降脂药。用1个月,结果:有效率91%,血脂三项(TC、TG、TDL-C)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韩氏用自拟降脂汤治疗痰浊血瘀型高脂血症40例,组方:薤白、瓜蒌、山楂、茯苓、丹参、水蛭粉、泽泻、牛膝、三七、猪苓、白术、川芎。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40例,用烟酸肌醇酯0.4g日3次口服。均1个月为1个疗程。用2个疗程,结果:两组分别显效27、10例,有效10、14例,无效3、16例,总有效率92.5%、60%。尹氏用三石降压汤合来适可治疗本病痰热内蕴型56例,用药:生石膏、寒水石、滑石、羚羊角粉、大黄、莱菔子、半夏、胆南星、山楂、茵陈,日1剂水煎服。与对照组56例,均用来适可20mg晚睡前顿服。用2个月,结果:两组有效率为94.6%、78.5%(P<0.01)。周氏从痰瘀论治本病88例,用黄芪、决明子、生山楂、生地、葛根、泽泻、当归、川芎、赤芍、怀牛膝等随症加减。日1剂水煎服。结果:总有效率92%。陆氏用葛根祛湿汤治疗本病40例,用方:葛根、党参、白术、茯苓、神曲、白蔻仁、干姜、木香、砂仁、青皮、陈皮、泽泻、丹参、郁金,用煎药机煎服,每袋200ml。每日2袋餐后服。对照组用脉通胶丸,1粒/日3次餐后服。均8周为1疗程,用1个疗程。结果:两组总有效率85%、65%。TG、HDL-C治疗后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现代研究

  罗氏等将血脂正常家兔40只,随机均分对照组、模型组、预防组和治疗组,各组动物给予不同处理、动态监测各组家兔各时段的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第6W模型组动物的血TG、TC、LDL-C及MDA已显著升高,而HDL-C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P<0.01),第9、12周变化更显著。治疗组动物的血TG、TC、LDL-C及MDA,在第9周时已显著降低,HDL-C及总抗氧化能力升高。预防组动物的各项指标在实验全程中均无显著变化。结果:加味复方血脂清有明显的预防和降低高脂血症及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俞氏等研究表明,血瘀的本质具体表现在微循环障碍,血流动力学异常和血液流变学异常等方面。从血液流变学探讨高脂血症的痰湿改变,发现痰湿组的血瘀证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痰湿阻,进一步说明痰凝必血瘀的理论,表明痰凝血瘀是高脂血症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成因。

  综上所述高脂血症的发病与肾虚、脾失健运和肝失疏泄关系密切,为本虚标实之证。痰浊和瘀血是本病的重要病理基础。目前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方药及提取物很多,临床疗效较好,但目前本病的中医分型和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笔者认为应该在辨证分型和疗效客观指标一致的情况下,认真研究,以取得中医药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玄瑞英, 杨光全。 高脂血症的病因及证治探析。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1):32

  2 杨莹。 浅谈肾虚和痰瘀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江西中医药,2006,37(2):11

  3 周文泉。 高脂血症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中医杂志,1992,33(8):52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